首页

玉足

时间:2025-05-28 16:57:22 作者: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 浏览量:18431

  中新网珠海5月27日电 (记者 邓媛雯)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2.6亿元建造的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正式下水。“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将为珠海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航通船厂顺利下水。梁冠贤 摄

  据了解,“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苏庆龙介绍,“湾区伶仃”号总长155.8米,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养殖水体约8万立方米,年产能可达3000至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是当之无愧的“养殖航母”“深海粮仓”。

  同时,“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能够选择最佳养殖区域并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预计今年8月在珠海万山海域投产,未来将专注于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高品质海产。

  苏庆龙表示,“湾区伶仃”号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

  下一步,珠海海洋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工船实现8月交付运营,深入探索和践行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珠海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年11月,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据介绍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18.9万个,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李德祥:当好“幸福搬运工”

2019年5月21日,正在江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监狱曾两次希望再审的湖南“班主任奸杀女生案”

“今年,我们将统筹推进75个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包括经济发展类、城市运行类、民生事业类等。”张熙举例说,其中,城市运行类项目主要是提升城市基础支撑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例如智能信号“绿波城”建设项目,通过开展“AI+感知+互联网”信号控制优化试点,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管控能力。“今年,计划重点在旅游路、二环南路等‘六纵四横’10条主干道路开展试点。”

市场监管总局对网民留言迅速作出回应

第十五条 电网企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应按要求做好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监测统计,真实、完整地记载和保存有关数据资料,及时记录未收购电量(不含自发自用电量),必要时互相进行对照核实,并进行具体原因分析。

报道称有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遇袭 中国外交部回应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往以简单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目前中国在许多科技型产品的制造和出口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